袁资友原创英语教学获奖论文


高三总复习中学生不良心理因素分析与对策

处于总复习阶段的学生心理比较复杂,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此,教师准确地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心理过程的实质及其表现,有利于采取相应的教育和教学措施,防止学生不当心理干扰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试就高三总复习中学生不良的心理因素分析于下并提出若干对策。

1、骄傲自满心理少数学生认为自己新授阶段学得不错,复习作用不大,甚至认为听老师讲不如自己看。主要表现在:听课不认真,回答问题爱钻牛角尖,喜欢做难题偏题,不注重基础训练。

2、消极厌学心理有些同学认为复习课就是“炒剩饭”,有一种厌烦情绪。主要表现在:上课打不起精神,甚至不来上课,来上课也是看小说杂志、做小动作,讲话。

3、依赖懒惰心理有些同学完全依赖老师课堂讲解,思维懒惰性大,思路狭隘,碰到问题绕道走,不愿付出艰苦劳动。主要表现是:老师黑板上写什么他记什么,从不筛选,很少主动看课本,做练习。一碰上稍难一点的问题便找老师解决,不愿动脑思考问题,也不愿动手做实验。

4、虚荣漂浮心理有些同学只求一知半解,不懂装懂,表面看似接受,实际没掌握。主要表现是:在老师讲课和辅导时总是点头称是,这些同学特别注意老师的眼神,好象心领神会,其实课一上完辅导一结束便只能“跟着感觉走”。这样,考试时就想方设法舞弊,以求高分满足其虚荣心。

5、悲观紧张心理有些同学一方面总感觉智力不如人家,考大学无望。另一方面又很想踏入大学之门,因而长时间处于一种十分紧张的状态之中,主要表现是:经常加班加点而处于疲劳状态。上课时昏昏欲睡,加班时这本资料看看,那本资料瞧瞧。看得多,消化吸收少。

6、贪多求快心理有些同学想一口吃一个胖子,急于求成。主要表现是:对基础性的“短、平、快”试题不屑地迎面,尽找知识点多的综合性大的难题来做,只有这样才觉得过瘾,只有这样才觉得万无一失。他们解题不是以一当十,恰恰相反,只求速度,不加总结提高,做十难题还不如人家做一道题。这些不良心理对高三总复习产生发很大的阻碍作用,直接影响复习效果。这就要求老师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上复习课的心理特点,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具体说来应该做到:

1、信心+细心+恒心当一个获得成功时,当然是“春风得意马蹄疾”。成功有利于提高自信心。因此,作为科任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提供奖励的机会。要知道,当其能力得到主观和客观认可时,其自我认识(甚至对教师和该学科的感情)会发生深刻的变化。而这种感情的变化是更深层次上的成功,因为它树立了自信心,培养了兴趣和动力,这是任何外部条件所不能代替的。此外还应结合具体的人和事讲解细心的必要性。因为有些问题是不细心造成的。另外,还应介绍一些如贝多芬在耳朵失聪的不幸中写下发不朽的《命运交响曲》的事例。因为他们都是在命运的迎头痛击下头破血流仍不回头的人,都具有坚韧不拔之志,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2、疑点+弱点+难点经常及时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疑点、弱点和难点,并通过习题(或问题)的形式适时地在课堂上进行分析、点拔、矫正。因为信息反馈越及时,矫正越迅速,越准确,教学效果就越好。并可使学生常学常新,每节课均收获不小,从内心感到复习的重要性。

3、梯度+坡度+密度复习绝不能搞简单重复,简单重复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它是学生产生各种不良心理因素的大敌,只有使轮与轮之间有梯度感,每轮复习中有坡度感,每节课中又有一定的密度感,即一定的容量,才能使复习不会松松跨跨,产生良好的复习效果。

4、多解+多变+多练平常多注意收集“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典型例题,这也是常说的培养发散性思维之需要,通过分析比较突出其“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特点时,自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诱发听课情趣,克服厌学心理,“一题多解”实质上是旧题变新题,每变一次均给学生带来一种新鲜感,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因此,“多解+多变”能克服思维的单一性和狭隘性。另外,还应教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多练。因为通过练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培加信心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合理的训练能提高临场心理素质,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5、精选+精编+精讲针对课本知识和《考纲》编排好复习内容,参照近几年的考卷选编为例题。根据现在试题特点,特别应注重“短、平、快”的试题,用新颖的教学形式设计好复习方法,既要做到内容丰富多彩,更要做到“精”字当头,用典型灵活的例题通过精讲来吸引学生,在有限的课堂45分钟里使学生有更多更明显的收获。

6、条理化+系统化+结构化在复习中既要注意概念规律和章节单元知识的条理化、更要注意知识的系统化,找出知识之间的纵向横向联系,形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知识网络结构,防止以偏概全或“瞎子摸象”。使学生通过复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理解更透、运用更自如,真正起到提高能力,培养素质的作用。


“四个一”英语学习法

谷城一中袁资友

英语学习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又是一个同遗忘作斗争的过程。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常为两种情况困惑: 一是刚学过和记过不久的内容(包括生词)会很快遗忘,二是学英语的时间不算短了,可还是不能得心应手地用这门语言进行口、笔头表达,因而对英语学习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失掉兴趣,失去信心。所以,在学习英语时,除了要在勤奋和大胆使用上下功夫外,还应该努力提高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再现率”,从而达到“书读千遍”和“熟能生巧”的目的。针对“好遗忘”和“没长进”而设计的“四个一”英语学习法,正是利用提高每天的“再现率”的办法,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达到学以致用、聚沙成塔的目的。“四个一”英语学习法,就是: 要求学生每天记一课单词、读一篇课外英文、写一则英文日记、用英语提一个问题。

一课单词。不同年级的教材,一课单词的数量也不一样,少则10来个,多则6、70个,但总的看来, 都是结合各阶段学生记忆特点而制定的。“四个一”学习法所提倡的每天记一课单词的方法,其理论和实践意义有三个特点: 一,每课单词的记忆不是机械地照搬, 而是在这课原生词的基础上,利用同义词、反义词、同音词、同形词进行扩展记忆,比如:原生词表只有15个生词, 你就可以记到20到30个。这样,通过比较、归类后的记忆,较简单地死记要牢固、主动得多。同时,这样记单词还可以利用拼写法、趣味联想法、添加字母法等多种手段进行愉快学习。如:在发音上,只要具备一定的拼读知识,你把driver (司机)这个单词未尝不可联想成“目前司机都是大款--因而是转(zhuai)娃儿(目中无人)”。二, 记单词一般选择在早上睡起或晚上睡下两个时间较合适,平时零碎时间可将重点、难点单词写在卡片上,带在身上随时巩固。注意: 虽然一次记了许多单词,但自己规定在第二天醒来不看书就能记忆起的单词最好在10个左右。三,这种扩展记忆词汇的方法,实质上有一定的超量性,因此,这种记忆法允许遗忘。打个比方说,定量记忆法一天规定记10个单词,超量记忆法规定每天记100个单词, 假如前者完成任务100%,这天你才记住10个单词,后者遗忘60%, 你仍可记住40个单词,优劣比较,不言自明。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即使某些单词记得不准,通过上下文暗示,你也能猜出八九分。从单词记忆的角度看,每个单词的字母记得不太准不要紧。要想检查其正确性,可通过检查听写、也可以通过书面表达来解决。单词,是盖万丈高楼的砖块,备足“砖料”,是学习英语的基础。

一篇阅读。阅读既是检查词汇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巩固所记词汇的有效方法。每天读一篇英文材料,并不需要很长时间,5到10分钟就足够了。 开始的时候不要选择科技文章或专业文章,而应选择一些童话、寓言故事,也可选择一些配有译文的百字短文,然后再选一些小说的简易改编本或中学英文杂志,最后才可以选英文报纸或专业性较强的科普文章。阅读的方法是:一, 所选材料难易以读得懂70%为度,也可征求师长意见进行筛选;二, 阅读中碰到生词,不必动不动查字典,如果不影响通篇意思就不管它;如果多次出现,可以通过上下文猜一下意思。 如果想记住它,则应查字典;三,阅读中要抓住五个W , 就是what(什么事)、who(什么人)、 why (什么原因)、when(什么时间)、where(什么地方),另外还有how(方式、过程)和result(结果)。读过一篇材料,说得出这7要素就达到了阅读目的。

一篇日记。英文写作,只有日记写法最灵活,长短皆宜,内容不限,记人记事、说明物品、写景状物,甚至试着来点英汉、汉英小翻译。英文书面表达是检验学习成果的“试金石”。有不少中国学生词汇记忆量达4、5千个,但动笔、动口往往出错,就是因为不常用、不敢用、不善用之故。一个英国农民词汇仅在800到1000就够了。 我们要学习他们这种提高常用词使用率的作风,表达一个思想内容,不一定非要一词对一词地来,要多用意译,殊途同归;二是记几个常用句式和习语,使你的表达更规范;三要注意开门见山,把握主线,少用花里胡哨的修饰,以免弄巧不成反成拙。

一个问题。学英语的目的在于运用。使用包括“写”和“说”两个方面。目前重笔头、轻听说的现象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电化教学设施和外语环境不理想。用英语提一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听得懂别人的话,说得出自己的话。”学英语开始都有一个“羞于启齿”的过程,怕说不好。为了锻炼听说,促进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学生可先和同学练习,然后大胆和老师交谈,多开展和参加“英语角”活动,听广播、看电视、听磁带上录的英语小故事或英文歌曲,或跟着电视大胆地模仿。中学生的听说表达,允许英汉夹白,允许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准,要多练习用简单词语和借助手势、表情,参与表达。听的时候,要随语流听完整个句子,不要为一词没听清而停下来啄磨; 说的时候,不要结巴重复。只有这样,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运用语言的习惯。

“四个一”英语学习法,目的在于重视“每一天”。它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自学能力、增强自信心,并在教师的指导和督促下,养成一套良好的学习和使用外语的习惯。


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几条途径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高中生经过初中英语的系统训练,已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和具备了初步应用的能力,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将基础知识有效地转化成为言语技能,并且发展成为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实践,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呢?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呢?

第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深化语感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英语进行实际交际的一种有效手段。试想如果课堂教学中缺乏语感教学,那么学生就无法在比较真实的英语教学情景中增强自己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而不能保持高昂的英语学习积极性。良好的语感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获得充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增强英语交际能力,而且又能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增强高考应试能力,并促使英语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高中英语新教材的编写涉及到教学大纲中对日常交际用语所要求的各个方面,因此利用这些话题来进行语感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首先可以让学生假定一些情形展开讨论。如SEFC1A Unit 3 就是一个很好的topic. 学生都想在2008年去北京看奥运会,因此可以用when,why,what等进行讨论,编一个精彩对话。其次,让学生听相关的录音材料,其目的不仅能较快地提高学生听力水平,而且还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在听录音的同时学习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出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所具有的语感。然后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朗读行大声朗读,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出语感的妙处,达到语感教学的潜移默化的功效。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对话题的课堂讨论是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中熟练掌握英语的,渐渐形成因英语学习而产生的固有语感,像电影画面一样锁定在学生的头脑中,使之在以后学英语的过程中如遇到类似的对话、句型或者相同的内容时可以立即将那种已有的语感展现在自己的思维中,从而达到从文字到语音乃至语意的字面含义升华到对语言内容的深层意义的理解掌握。

在培养学生语感时,教师无须把语法点一条条列出来并大量讲解语法规则,那样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学习效果也不理想。而如果把语法点分散在语境中,形象生动地理解就会事半功倍。如:在复习动词的各种时态用法时,不要一味说用法,要用在具体的语境中,在复习一般过去时态时,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Your phone number again? I didn’t quite catch it.

---It’s 9568442.

然后我问学生们为什么didn’t在句子中用一般过去时态,同学们都回答I刚才没有听清楚,要求重复一遍,这样同学们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一般过去时态的用法,效果很好。

教师在根据教材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编排会话时,不能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应把知识点由易到难转化成实际可操作的语境。抓住重点、难点,巧妙突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不能偏重优生,忽略差生,也不能只顾差生让优等生得不到充分的练习。应因材施教,适当鼓励,激发兴趣,发挥最佳效果。首先老师跟优等生做师范表演对话,再让优等生跟中等生表演,最后再让优等生带差点的学生表演,这样各层次的学生都学会了知识,得到了提高。总之,教师对教材适当把握,结合每堂课的特点精心设计,巧妙编排、训练,加上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会使学生学有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使学生学深、学透,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达到自由熟练运用英语,全面扎实掌握知识的目的。

第二,采取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新课导入法。要想教好外语课,一个吸引学生的好开头是非常重要的。成功的导入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首先充分利用每篇课文的插图和与课文有关的具体实物,开展听说活动,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预习新课的基础上写一篇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演讲稿,使学生自觉地把演讲内容和课文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自觉钻研教材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用简单的英语讲出故事的梗概,提高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兴趣,也可根据文章的内容,提出有关切合学生实际又能体现课文内容的问题,使学生在体验自己的生活中进入新课学习,从而让学生们展开想象,将自己的想象与课文内容相比较,拓宽他们的想象能力并针对自己的观点展开讨论。这样既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又可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最后复述课文。复述课文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连贯表达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教师可示范复述,或以提问的方式提示学生或给出关键的词句,然后逐步过渡到独立根据课文内容复述。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创造了浓厚的外语气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促进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 第三,利用计算机,制作精美的课件,让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唤醒他们对美的追求,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欲望。爱美是人的天性,如果能发掘生活中的美的因素,并引入到英语教学活动中,让他们在感受美、追求美、欣赏美的体验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他们将牢牢地保持对英语的新奇感,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计算机具有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的多种信息功能,能将声音、图像、文字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并且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因为计算机媒体充分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较大的教学优势,突破了教育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使信息传送的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地域更远,人的各种感觉得到延伸,教学视野不断扩展,教学时间相对缩短。传统的课堂40分钟教学往往教师讲解知识点、板书占用的时间太多,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少,因而教学效率低。而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加大语言输入量,尽量为每位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教师可以精讲多练,加快课堂节奏,教学程序环环相扣,这样就加大了课堂训练的密度,提高了训练的效率。 利用计算机的特殊功能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计算机媒体突破了口语、文字单项传统教学的界限,使口语、文字、声像结合,生动形象地展示认识对象。计算机的某些特殊功能如:闪烁、变色某个单词、字母,声光同步的动画画面,扩大或缩小某一点,拉长或缩写某个句子等,能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计算机媒体的使用解决了学生被动记单词的问题。在词汇的学习中,学生们主要是不愿意去记、去背。的确,单词的背诵很枯燥无味,这与学生好动、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不相符,利用计算机的特殊功能,制作符合学生心理的词汇教学的课件,既激发了兴趣,又提高了效率。这样做可以说是大大地解放了学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英语的信心。当然,这几条途径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心设计教案,备课费时费心费力。但如果通过我们的创造性劳动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舞台,让他们在这个舞台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应用英语进行交际,这是非常值得努力去做得。应用这样的途径去进行英语教学,学生不仅在听说方面的能力大大加强,同时也促进了读写能力的发展,从而增强了主动学习的意识,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英语课中温故知新的教学艺术

谷城县第一中学 高一英语备课组 袁资有

憗拞洅在新编高中英语教科书(必修)教材中,小单元封闭式的英语教学系统和老教材相比,大大提高了知识点的重现率,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两学六练”的编排方式,促进了知识向技能的直接转化。但是,1997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英国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编的这套高中英语教材,也仍然存在着各章节段落脱节,单元之间没有内在联系的问题。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主动采取内容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一.建立全册的语法体系,做好阶段性语法检测在高一英语下册教材中,主要出现了下列语法项目:

1.英语中提出建设和忠告的方法

2.动词的一般过去式和过去进行时的用法

3.现在进行时被动式的用法

4.疑问句的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5.由whose引导的定语从句

6.过去完成时和一般过去式的用法

7.非限制性定语多句

8.疑问句的间接引导

9.情态动词must,may/might,can't,could用法

全册共计十二个单元,九个语法项目,而其中动词的时态、语态、情态动词各占一类;定语从句分了两节,直问接引语占了两块,实际上本册只涉及5个语法项目。这些语法项目对学生来说,并没有完全陌生的一个,因此,在学新语法时,复习已学过的相关语法显得可能而且十分必要。

以学习非限制定语多从句为例,可以由本册教材中第十九单元学到的由hhose引导的定语从句或者由上册教材学过的that/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入手,由旧语法知识带点语法新课,并进而讲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与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区别;

(1)The doctor you saw yesterday is mybrother.

(2)The doctor that examined you yesterday ismy brother.

(3)The docctor is my brother,who gave yousome medicine yesterday.

上述(1)(2)例都是限定性定语从句。第(3)例为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书面形式最大的区别是:定语从句被一个逗号隔开。而且被逗号隔开的定语从句(非限定性)只能用which和who/whom,不能用that引导。

从本质上讲,限定性定语从句表示定语从句和先引词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如果缺少了则主句的意思就不完整。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相比之下语意则十分松散,没有它主句仍能表达非常完整的意义。

讲定语从句,whose引导词也是一个难点。难在:其它的引导词多作名词用。既作引导词又在从句中充当主语或宾语。而whose引导的定语从句,引导词相当于形容词one's。例:

普通独立的句子:He is a doctor.His brotherknows me.

合并后的定语从句:He is a doctor whose brotherknows me.

例:I live in the room.Its windows faces south.

→I live in the room whose windows facessouth.

另外:whose=of which但是of which不能修饰由人充当的先引词

不可以说:I know the girl of which English isthe best in the class.

只有这样,对英语语法的学习才能做到线条明晰,用法分明,避免断章取义,以防学得的东西是一鳞半爪。

二.交际英语日积累。憗阶段性归类必不可少现行英语新教材与旧教材最大的不同就是新教材把过去讲知识方式的编写体系变为了“交际运用”使学生学到的东西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拿出来就能运用的能力,学了以后就“能说会道”。

新教材每一个单元分四课,每单元第一课就是英语交际对话,教学目的要求只有一个,听得懂,说得出,即在日常生活中会使用这些交际用的“活”的语言。但是这些活的语言因为是一单元谈论一个方面的事物,下一单元和上个单元便失去了取系,而学生的记忆曲线规律说明,不进行复习不行!

对于交际英语的复习,一般可采取两种方式:

一是运用式。每开始上一个单元的新课时,教师在进行的过程中可有意识地串用一些“新近”学过的惯用法,来导入新课并且要求学生、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教师设下的语言环境“井”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和活用日积月积的目的。

教材中不变环境限制的交际英语例句很多。如:

What was the matter?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You will be well done soon/Well done.

Be careful!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at sounds a good idea.

Good luck with your trip!

Can you describe the case?

In my opinion,...

I don't think so.

How are you getting along (with your...)?

I'd prefer to do sth.

Can I take a message for you/to sb?

这些例子不仅可以举一反三,而且用的多了,完全可以直接和外国朋友进行对话,真正学会一种语言的运用。

二是采取阶段性复习日纳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出诸如:打电话、购物、旅游等各方面的特定场合的交际英语,使他们英语学习由认知阶段的感性认识来一次性认识的飞跃。

三.建立起词库检索系统,扎牢学生语言学习的基石

新教材在注重英语的交际运用的同时,对作为语言基础的常用词汇和惯用法也给 了足够的重视。教材把全部启事词汇分成“四会、三会、二会、”三种,四会即会谈、会写、会拼、会运用,四会类型的是教材的重点也是最常用的基础词汇。而二会只要求会谈、会意。与此同时教材在后面还专门安排了两种词汇表,一种是按出现的时间先后分单元排出的词汇表,另一种是按字母顺序排列的总词汇表。但是这两种词汇都没有标明哪是要求四会,哪是要求三会和二会。因此,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起分类词汇检索统就十分重要。这样做,即能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要求,又能减轻学生负担。具体做法是:第一.在英语单词听写本中反映三会单词。每个单元上完,教师以听写方式让学生在听写本上写出单字的中英文意思,注上音标,达到检查单词记忆准确的目的。这是针对高考中有单词拼写这个项目而设是的。第二。四会单词要在练习书面表达中加以检验。每单元上完,教师要有目的地设计一篇书面表达,情节中要覆盖单元“四会”单词,坚决杜绝不考虑环境和章节重点,任选一篇作文就写的作法。通过这种练习即可以突出本单元词汇重点,又可以降低书面表达的难度。当然,基于此目的检测,还可以设计成具体的包含重点词汇的句子让学生翻译,目的性更强,更直接。第三.对于“二会”类词检测可用完成形填空和阅读理解两种方式。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加深部分词汇的映象,培养学生对整体文章的把握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猜词度意跨越障碍的能力。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实践,能够较好比解决新教材知识新不温故的实践缺陷,充分体现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写排思想。

善于总结,整体提高,争创一流作贡献

从开学第一周起,就养成事事抓落实的好风气。新进教师一学期听课节数要超过30节。第一周由袁、周、邱、李、王各主讲一节,朱老师听5节,第二周,全组听朱老师讲三节,其它教师共同听,然后提出建议。这样依次循环,为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共同探讨,共同提高。到学期末,全组要就新教材的整体教学经验写一篇论文。

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方面,9月10日,开始报名,参加全国的中学生英语知识水平竞赛活动。力争在此次活动中,为学校争光。

第三周,进行学生作业质量评比。第四周小组进行备课情况交流检查。第五周进行听力训练情况交流。第六周,准备青年教师分开课活动。第七周,迎考。第八周,拟定论文提纲。其它时间为检查常规教学情况及抓落实。


学习方法指导

袁资友

摘自《中学英语学习与考试》一书(1992版)

1 现代中学生的心理卫生

过去,我们相当注重了教材“剥笋”似地分析和教法的系统研究。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阵营主体的中学生,我们对其潜能、其观念、其心理以及社会在他们身上的投影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都尚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成就

我们同意“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可相提并论”(参见《教育研究》88年6期32页)的观点。且我们认为,主导和主体是互相依存互为前提和互相转化的: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同一单位时间内,只可能有其中一个占据矛盾的主要方面。主导作用的结果在外表。主体是本质,是恒常的和能动的。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面广、点多、工作量大。教师没有“分身术”,不可能一个个地、随时随地作“跟踪主导”;而且人有生老病死,不可能永远去做“主导——主体”的转化工作。因此,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完成这一历史性的飞跃。因为从现代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掌握了学习的技能巧这把“金钥匙”的独立的社会单元。他们知道如何思考。在“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未来潮流中,自觉发挥中学时代业已养成的学习习惯,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英语交际的需要。因此,教育的新定义,就是向中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环境。

1

关于如何学习,如何学效率才高,这是一个美学范畴。接受美学,是关于人在认可与排斥客观事物时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卫生的新兴科学。简言之,它探讨的是人对于知识是否顺利接受的问题。把这一理论课题与学习中的中学生联系起来看,它不仅指出,课堂内外的学习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还社会地包含着一个人在课堂和书本以外的时间观、功利观、服务观、恋爱观、分辨能力、追求理想和平衡现实的心理机制。因此,理顺普通概念的中学生和作为社会独立单元的中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打开中学生“接受美学”问题的一把钥匙。

德国有个谚语;“老年人怀疑许多真东西,年轻相信许多假东西”。可见,由于中学生年龄结构的特点,他们易学会的,不一定有益于身心健康;而有益于他们健康成长的许多东西,却是枯燥的、有悖于接受学原则的。如何解决这对矛盾,是决定教育能否实现其目的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当今社会和中学生向教材编纂者、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体制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它靠全社会而不是课堂,在今后迅速而不是慢慢地解决。

2

实践告诉我们,优化中学生的心理组合,提高单元抗病能力是实现中学生心理卫生的关键。

中学生比成年人更常犯点心理病。可能是简单幼稚的“伤风感冒”,也可能是纷繁复杂的“疑难综合症”。但却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不象成人的“病”哪样根深蒂固、排斥治疗。身心发展处于过渡时时期的中学生,情感和意志还比较脆弱,受不了打击。一句话、一次活动和同学们偶尔的一声议论、家庭纠纷都可能创伤他们的心灵。使他们正常运转的心灵零件发生“错位”:失意、孤独、超负荷、自弃、反感、嫉妒和报复等等。有经验的老师,常常发挥语言的暗示作用,及时准确地施以心理“整容术”,使他们放下包袱,整装上阵。让能动的、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素质优化组合,排列成一个个“尖刀连”,“排雷队”,让正常的能力、较高的效率在优化中充分发挥出来。

最常见的优化方法是顺水推舟、欲擒故纵。用这种方法显得理解、大度。吻合于接受美学原理。最容易刺激心理反感的方法是上首便加以指责;其次是和优生加以比较,而不把现有的成绩与其自身的过去作纵向比较;三是大声哈斥、体罚,不加开导,不指出路(解决存在的矛盾的办法)。相反,治病先须摸清病根,然后有的放矢地“开方”。工作要做得热情体贴、语言恰当、行为妥贴。这样才可能解除他们的心理压力。交待一下你和凶谈话的目的也很重要。一次成功的“手术”,不仅可以除“病”,还可以起到给患者的各个心理灵敏元件上油打气的作用,使他加倍补过,有用不完的劲的感觉。

“攘外必先安内”。如果提高了中学生的单元抗病能力,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只要把他们当成“大人”,真诚地给予温暖和理解,许多问题就会云消雾散。当然,对于“错位患者”的矫正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全令人满意的,反复几次也是有的事;愈是反愈应小心。我们更应小心。我们给予他们经常的、广泛的关心,使他们在痛苦中坚强过起来,在竞争和拼搏中懂得人生。

3

净化社会环境,是优化中学生心理组合的保证。心理的社会环境,实质上主要指他人评价和他人示范两个方面。它在中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比家庭启蒙教育更直接的影响,他左右着中学生的情绪,决定着学习的成败。在200名抽样调查的中学生中,回答“有明确学习目的”都仅占38%,而且是什么目的,还没有进一步调查。而选择他人评价和示范是学习动力者却占65%。这中间,自尊心和虚荣心交织着,但都与向上进取和竞争的意识有关。

同时,当代中学生人际关系逐步放开:师生辨论、赛场声援、串门会友已属常事;另一方面,学习过程趋于封闭,集体主义精神削减。不愿助人,生怕别人超过自己;甚至不愿在别人性命攸关时挺身而出。对于社会荣誉,他们没有前辈人的拘谨与羞涩。他们喜欢表现自我价值;而对别人的成就,内心羡慕和嫉妒,表面是却不屑一顾。总之,这是在摆脱了保守、过谦、自卑之后继而萌发的开放型心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发挥外语交际的优势;但宜力戒一味自我炫耀、华而不实的心理倾向。

这就客观地要求中学生所生活的时代、社会尽可能得到净化,以免他们受到抢劫、色情、赌博、走后门、低效率等方方面面不良风气的影响,更新丧失了责任感和进取心。

4

中学生的潜能互利与转化。

中学生有很多潜能值得注意。即使他们学业成绩平平,但常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事上成绩惊人。对于他们的这些在常课堂和书本上无用武之地的潜能,许多学校是通过开展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加以充分发挥和利用的。从接受美学上讲,一种感兴趣的事得不到正常发挥,就象水源堵了一捆稻草,对其它知识的接受反而会造成一种障碍。日本的企业设有一间“发泄室”,有一个橡皮假经理和一根木棍,让有怨气的工人来打它。以求得心理平衡。对于有特长的学生,其创造激情得不到发泄,就容易造成心理障碍。换句话说,这些潜在的能力兴则可以促进各科的发展,化淤为益,达到敏捷文思的作用。

我们的广大中学生朋友,既有少年活泼好动的天性,又有大人老成专一的基素。有的擅长写作绘画,有的爱好集邮办报,有的迷上音乐 ,还有的或酷爱收集标本、或打一手好球、下一盘好棋,有的甚至练上了气功!谁能说他们无将帅之才?

没有业余爱好的当代中学生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有的虽无明显的专长,但就其本意来说,还是对某事物、某活动有所偏爱的。偏爱,便是诱发兴趣、培养专长的基础。某地调查发现,在11217人中,极端“偏科”者占21%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爱不释手,对其它一切不闻不问,甚至连国家主席是谁都不知道。这对我们培养“四有”人才是一个严重威胁。如何及时拨正潜能的这种斜倾,使大家都能又红又专,一专多能,关键还是要排除他们认识上的偏见,纠正不平衡的心理定势。让每片心灵的绿地都得到丰富的营养和爱之阳光,成为四化建设中的一代全才。

5

前两年,由于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一部分中学生滋长了“拜金主义”思想。有的弃学从商,师范、农林、地矿等专业门庭冷落,认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顶不上半个理发师”、“教书匠不如修鞋匠”。一时间,新的“读书无用”风行。许多人厌恶劳动。“以钱为荣”的苦乐观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的学校不可能与外界隔绝。学生们一个耳朵在教室里听教师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一只耳朵濡染社会上的风言风语。这不仅增加了教育工作的艰巨性,在接受美学上,他们也容易向刺激性强的与自身有关的方面倾斜,同时,会造成一种误解:一切都是假的!因此,中学生的心理卫生,不仅要靠教师的洗涤,自身的陶冶,也靠各方面为之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适宜的学习体制。对于不良的倾向,“要找出各种方式,多做转化工作。把不好的转变为好的和比较好的。”(《邓小平文选》53页)

6

学习,是人接受知识掌握技能的脑力劳动过程。大脑是生理活动的重要器官,也是心理、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只有掌握了用脑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善于用脑,“挖潜节能”。才能使学习变得健康而卓有成效。

学习从本质上看,可分为积极而有正确目的的学习和消极的本能的学习两类;从范畴上讲,包括狭义的学校书本的学习和广义的思维与行为学习两个方面。所以同,学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劳逸结合。大脑学习是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但是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长期打“持久战”,迫使大脑连续不断地运转,它就会导致疲劳、抑制。这时不仅收效甚微,还会出现头晕目眩,思维呆板之感。长期下去,往往会造成神经衰弱或一看书就头疼等生理病。一本书看久了,可以换一本其它内容的书,或闭目休息、回忆、讨论、户外活动活动,都是让大脑稍事休息的良好途径。即使是“夜猫型”的大脑,使用时也应适可而止。

第二,思维模式的调节。人的思维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每个人在思考问题时总会不自觉地有一种思维定式;单程式纵向思维,善于追根求源。还有联想的辐射式、归纳小结式、求疵式、求同式、模棱两可式……。当别人的言谈举止或思维进程,合于自己的模式时,就符合自己的美学观,就易于接受,就产生愉悦情绪,就会促进思考,增强记忆力;反之,就“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甚至反感或抵触。这时,不仅学不到东西,还会危害大脑。中学生朋友们,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学会调节自己的思维模式,事实求是,保持良好健康的心境。

第三,工作程序与内容在思维空间的分配环节。敏捷的思维来自于健康的体魄。中学生应该积极参加文体娱乐活动,遵守作息时间,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一般不打乱大脑的工序,使生理机制相对稳定。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序,使生理机制相对稳定。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智力、情绪、体力都有一个相对的高峰和低谷。知道了这一身体“秘密”,合理分配学习段的内容,是提高工效的又一捷径。当身体内上述三基因都处于良好状态时,就应多学快学;处于低谷时,尽量多做些非智力方面的内容,以免“人在曹营心在汉”,思想开小车,尽做些“无用功”,不利于健康卫生。

第四,学习的内容的筛选。选择学习的内容时要注意做到轻重、难易适度,内容要健康。刺激性太强的,不宜在睡眠前做(看)。如果说食物是身体的营养,那么积极则是大脑(心理)的营养。因此,自己拿不准的应求教于师长。同时,开支要合理,要把钢用在刀刃上。

总之,实践已经表明,未来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虽然学生的概念可以跟踪中学生而进入社会,在中学阶段是形成他们心理定势的黄金季节。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使受教育者能体教育者的意图并会自己实践,进而进行创造。注意心理卫生,则是能否实现教育目的的保证;而且是所成之才有无创造生命力的保证。中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卫生,在当今已成为一门新兴而普通的社会科学。


浅谈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谷城一中 袁资友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当代外语教学的实质和核心。语言的功能诸多,就中学外语教学而言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会能力。而阅读能力则是重中之重。正如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的那样高中英语教学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

那么,为什么要把培养阅读能力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了解什么是阅读能力及其培养阅读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所谓阅读能力就是为了获得某种所需信息而进行的阅读活动。也就是说要在一定的时间内阅读并理解尽可能多的文字材料,从中获得准确的信息以便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所谓阅读理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当今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交往与合作日趋频繁,全世界新发明创造带来的新信息,每天数以百万计的产生。一个国家和民族要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就必须不断地猎取新的信息。广播、电影、电视、电话等是交流与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体。然而更多的信息是从阅读书、报、杂志中猎取的。这就充分显示了阅读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中的重要地位。

为了培养阅读能力,不仅大纲上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且高考也突出了这一能力的考查。过去几年中高考NMET试卷中阅读理解题有“超级大题”,“重中之重”之称。该大题共有4篇短文、20个小题,权重为40分。 如果加上“完形填空”、“短文改错”这两个实质上亦是考查阅读理解的综合能力的大题在内,权重多达85 分,占全卷的56.6%。最近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对高考NMET 试题结构又进行了新的调整,完形填空由原来的20个空增加到25空,阅读理解题新增加了对话理解部分。毫无疑问,这种导向就是要中学英语教学要进一步加强阅读教学,提高阅读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从多年的教学教研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培养与提高阅读能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及习惯用法,这此都是构成语言的基本材料,也是阅读的基础。教学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帮助学生掌握词汇: 一是利用构词法。很多英语词汇是在词根上加前、后缀构成的派生词或二个及多个词构成的合成词,我们可利用生词结构上的变化去记忆写法(要注意词性变化)。例如: real→really→reality→realizecare→careful, careless→carefulness,carelessnesssales+man→salesman ,play+groud→playgroud二是根据音节和音标来记单词。要使学生能够根据读音写出单词或根据单词写出读音。例如:university[ju:ni'v :siti]u-ni-ver-si-ty kilometer['kil ,mi:t]ki-lo-me-ter三是从阅读中去掌握词汇,而不应死记词汇表。阅读可提高单词的复现率,弄清单词的使用环境,也利于根据句、篇来回忆。语法是根据语言现象所总结出来的语言结构方式。按照学语言的规律,应是先大量接触语言现象,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学语法,我们学母语就是这样。但由于从初中开始学英语的高中生来说,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来接触语言现象,也不可能有学母语那样的家庭和社会的语言环境。所以,先学点语法,用语法知识去分析某些较难理解的语言现象对阅读是很有帮助的。这一点往往被一些师生所忽视。而我们认为这一点正是提高理解能力很有效的方法之一。老师可选择一些较难的句子、文章,引导学生去阅读、分析。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的理解能力就会明显提高。

二、广泛阅读,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渗透与联系也更加密切。文学作品中可能包含自然科学知识,科普文章中也可能包含社会科学知识。所以,培养阅读能力必须扩大知识面。而扩大知识面仅仅靠几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计划地补充一定数量的读物。据研究,阅读量达40万词才能形成初步的阅读能力。补充读物存在一个选材的问题。选择读物应注意其知识性、趣味性和针对性。首先,可介绍一些英美的文化背景知识读物。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都不可能脱离其社会人文背景,它是一个民族文化与科技的沉积。因此了解一些英美的文化背景,例如其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交际方式以及重大史实与人物等知识很有必要。其次,我们还可以根据课文的取材,选择一些与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例如在讲到“Abrahamlincoin”一课时,我们可以选一些林肯及其他人物的故事,美国内战以及美国当前的一些社会现象等读物。 在讲到“ Athome in the futue”一课时,我们可以选一些当前科技发展、未来展望等方面的读物。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积极引导学生掌握熟练的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技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例如怎样处理读物中的生词?怎样处理语法与句意的关系?怎样才能读得快?等等。处理方法不同其效果也就不同。首先,要引导学生选材,处理好精读与泛读的关系。精读的目的在于巩固语言的基础知识,提高其阅读理解力。课文、试卷中的文章以及一些知识性较强的材料等都可以作为精读材料,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分析,从词到篇力求完全理解,以求获得准确的信息。但精读却达不到广泛阅读的目的,也不利于提高速度,因此还必须广泛阅读,丰富自己。其次,应培养学生的猜测技巧。老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构词法以及其它有关的知识来猜测生词的意义。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每遇到一个生词就去查词典,既影响阅读速度,也会破坏理解材料的连惯性,从而影响理解。有时即使是所熟悉的词汇,因为其意义发生变化,也需要根据语言环境来猜其含义。几年来的高考也一直鼓励猜测词义。第三,要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技巧。因为只有读得快,才能读得多。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视幅要宽。一眼应看尽多的词;视时要短,目光很快地扫过。还应引导学生利用文章的各种标题、关键词汇来快速领会文章大意。引导学生学会浏览、查读等技巧。

在阅读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习惯。不应死扣语法或拘泥于某些单词的意义,而应以句意为主; 不应附加一些多余的动作,如用手指或笔指着一个词一个词地移动,脑袋随着文字左右、上下移动等。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有效地阅读应该是眼、脑并用的默读。

四、引导学生勤思考、善分析,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语言的模式--句型及语法规则是有限的,而利用这些模式所表达的意义却是无限的。所以,要想理解材料的意义就必须具有创造性的运用语言能力。要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加工处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讲读教学方式,而采取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老师起引导、启发、释疑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体会、去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独立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其次,老师引导一定要得法,要切中要害。要使学生知道如何抓住文章的重点段,段中的主题句,句中的关键词以及如何理清文章的结构,摸准作者的思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例如高中英语第一册P346有一篇阅读材料“ How touse an English Dictionary”。文中从三个方面说明了该如何使用英语词典。老师可根据作者的思路。先提出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 1 、 How does an EnglishDictionary arrange its words?2、How to find thepage?3、How to find the right meaning?然后引导学生阅读、 分析。 抓住各段的关键词 : 1 、 inalphabetical order2 、 guide words3 、 part ofspeech,fit into the sentence这样阅读, 不但能深刻理解文章,甚至读几遍后,很多学生还可以背诵这篇文章。

随着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考阅读理解也逐渐由对语言本身的表层理解而转向对作者的意图、态度及文章的逻辑联系等方面的深层理解。这就更加显示了阅读能力中分析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五、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排除非智力因素的干扰。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是一篇文章, 在考试时读起来有时糊糊涂涂,可考后再一读,觉得一下子全明白了。这表明了心理因素对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第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对材料感兴趣,就会主动地去阅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注意选材。选择故事情节较强的,学生们感兴趣的材料。其次,老师可以引导对材料作些针对性的介绍,留下悬念,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再者,也可以利用青少年的好奇、求知欲强的心理,引导并激起阅读欲望。第二,养成学生在心平气和、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下阅读。首先要引导学生克服急燥心理。青少年学生大都有急于求成的心理,稍遇到一点困难就急不可待、焦燥不安,而心理越急就越难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可引导学生对难句作些结构分析,或进行简要分析或只求学生了解大意等等。其次,要引导学生克服遇难而退的情绪。有些学生开始阅读时也是信心百倍,非常投入,可读了几句觉得不能理解就读不下去了。关于这一点,我们不防听一下鲁迅的建议:“Force yourself to reada book. At the same time,consult, dictionaeiesand memorize grammatical rules.After reading it,it is only naturai that you won't understand itall.Never mind. Put it aside and start anotherone. in a few months or half a year , go over the first book once again; you are sure tounderstand much more than before”第三,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前苏联科学家乌申斯基曾说过: “注意力是个大门,如果没有它,外部世界所有东西都无法进入人的心灵。”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读得快。老师应指导学生消除不能集中注意力的因素。首先要引导学生从主观上克服注意力易分散即所谓“思想开小差”的毛病。要求学生阅读时要全神贯注,高度集中注意力。其次要引导学生克服各种无意中形成的由来已久的坏习惯,如玩弄纸笔、东张西望、读读玩玩等现象。

六、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的方法很多。其一,限时限量阅读。也就是要在一定的时间读完一定数量的阅读材料。 教学大纲规定, 高一的读速为30W/MP,高二为40W/MP,高三为50W/MP。 考试说明中对考生作该大题限时为40分钟,该大题含短文4篇, 阅读量约1200--1400个单词,ASL指数为12--16, 读速约为30--40W/MP。我们应以此速度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其二,在训练读速的同时,还必须对阅读中的理解能力进行训练与考查。即在选编阅读材料的同时设计好帮助理解的多项选择题,或正误辨认题。文章中需要理解的内容大致分六个方面。文章的话题。文章的中心思想(又称题旨、主题、题意、中心观点等)。文章的细节。词义。文章的寓意(或称隐含意义)。文章的结论。学生对这些问题理解程度,也就是其所能达到的理解能力。

总之,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仅仅掌握阅读理论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实践。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制定出计划并严格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执行。只要能持之以恒,定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英语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与探索

湖北省谷城一中 袁资有

近年来, 中学阶段英语的教材编纂方向和高考考试方向都共同地反映了一个声音,那就是:英语教学已经由传统的知识型方法正迅速地向语言交际运用型教学方法过渡。也就是现在教育界说得较多的“素质教育”问题。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教师如何教、引导学生如何学?这不仅是目前要求每位教学一线执教者和教育研究家必须回答的问题,而且是学校管理者、操作者以及全社会都关心的问题。本文拟就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方法问题作一些讨论。

一、加快英语阅读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英语教学可划分成两大块,即口头(听说)和笔头(理解和表达);而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笔头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作为一个客观的教育研究者和教师,谁也不能视而不见。就近年的高考而言,150分的试题, 单纯阅读理解就占了40分;从题量上看,也从恢复高考后沿用多年的四篇,增加到现在的五篇。在整个试卷中,阅读理解也是最费时间、比较灵活的部分。从对阅读后的理解方面看:问题已经从过去的原文中找答案和简单地计算,逐步要求根据原文的精神实质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这一部分题中,你会很自然地碰到象“infer(揣测)、imply(暗示)”这一类的词,要求学生根据这个段落揣磨出作者说话的目的、文中说话者的引深意、文中没有直接陈述但却有所暗示的内容;甚至根据作者已经谈到的内容,imagine (想象)作者在下一个段落(原文中并没有)可能会说些什么。从试题覆盖的广度上看,一般以交际环境为主,兼涉科技、制作工艺等具体过程。不仅对学生作题速度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对其深层理解力,也就是学习语言的扩张力(即素质)提出了挑战。

因此,学生素质的提高,一要靠自身临场的发挥,更要靠平时教师对他们学习解题方法的训练有素。教师如果靠时间一题一题的传授,学生靠一题一题地记“会”,那么在考场上最多是个中分低能的机器,就不用说是将来适应社会了。会教的人,往往是教给学生金钥匙;以后来看,管你会不会教学,只要你从事教育教学,你都不光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必须走向学生“交钥匙”的道路。对教学悟的深,你教给学生金钥匙,悟的不深你交给学生铜钥匙;哪怕你交给学生铁钥匙,也比交给他们现存的金山、银山强。因为现在教材和考试的阅读理解文章中,普遍源于英语报刊的“原汁原味”的真东西越来越多,“国产”英文材料越来越少;没有拿到“钥匙”的人,只能在知识殿堂的门外徘徊。

“应试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升学,其核心是淘汰式的片面的教育。而素质教育则不同,它切实反映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要教会学生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如何健体、如何生活、如何审美等,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在各方面打好基础。

二、重视操作过程的启发式教学

阅读教学过程一是指非毕业班常规的教学方式,二是指毕业班综合复习的过程。前者而言,以教材为主,选择余地不大,主要是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语言知识,进一步活用词汇、语法、句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英语的能力,以期达到加深理解,搞活阅读理解和表达运用之间的辩证关系。后者选材余地大,时代气息强,知识面广,对学生面的要求高。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前者能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后者是前者的提高和实践,二者相辅相成。不管前者还是后者,阅读教学都要围绕中心主旨(main idea)进行。对一段文章的概括要利用它,对这段文章的提问要利用它,对作者语意的深层发掘也要利用它。阅读教学的关键是要处理好“西瓜与芝麻”之间的关系。Main idea就是“西瓜”,是大头,是主要矛盾,要重点抓;具体字词句是芝麻,是细节,是技叶,是次要矛盾,不要影响了视线,不必要一一搞得太清楚,可以通过上下文猜测大意,或者“跳跃”式前进。与Main idea无关的不能细说, 与Main idea有关的哪怕学生不太生疏也要提醒。 用适量的问题把学生朝作者的“思想轨迹”上引。学生的思路和作者的思路一齐跳跃了,想法一致了,启发引导就成功了,----阅读教学也就成功了!

(一)坚持养成训练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进行交际。“口头”方面的某些基本功训练,对阅读理解有正面的帮助作用。以前,我们对中学英语教学的理解不够全面,教学实践也有偏差,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对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操练,忽视对语言意义的掌握和运用。交际语言不仅是指语言的音、意统一,同时也指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从而懂得在何时、何地、何种场合、对谁、用什么方式和态度说什么话,比较重视文化差异对交际的影响,强调使用语言的得体性。这样才能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这种交际情景的真实性,是学习语言的生命和实质,交际才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只有在具体情景中交际,得体地使用上下文意思连贯的话,而不仅是孤立的句子,我们教的才不是死的知识,而是活的能力。当今考察学生能力的方法,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大步发展。这种语言学习的养成教育,不仅使你的学生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而且使一代人会终身受益。

(二)注重教学手段的直观性

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采用直观教学手段,把英语和要表达的事物直接相联系,让学生直接理解、直接记忆:第二,用英语教英语,让学生直接用英语理解英语,直接用英语下指令去做事情;第三,尽量使用英语,但必要时使用汉语。由此可见,让学生多听多读是培养交际能力的根本途径。如果要让学生动笔填词或记录句子,要让他们只记关键单词的前几个字母,而且只要自己(当时)认得就行,千万不要象平时做作业一样一丝不苟,要养成一种快的习惯。学习英语,没有快,就失去了一半的意义。

三、阅读教学要当作工程来抓

(一)教师备课重“热身(warming-up)”

1.介绍与阅读内容有关的社会、历史、人文、自然背景,特别是与我国不同的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和风俗习惯资料;

2.摘要介绍部分有碍课文理解的生词。凡是学生可能猜得出的生词一定要让学生在阅读时去猜测;猜的能力的培养比动手查字典的“勤”更有意义;

3.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文章标题、插图和有关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预测文章内容;也可根据已有的事实,对文章的结局、后来的前景、隐含的事实进行发掘;

4.最后教师最好提出一两个能概括全文中心思想的指导性问题,以统一思想,判断是非,使学生醒悟阅读的奥妙。

(二)阅读过程明确“目标(goal)”

1.快速阅读指定的内容(用眼读而不是用嘴读,逐句读而不是逐字读);

2.提问好、中、差学生回答指导性问题,问题要围绕中心思想(main idea);

3.提出细节性问题,让学生获取有关what, where,when,why,who,how等基本事实以及start,process,end总体过程脉络;

4.细读:可以每隔几篇进行一次,教师要有所筛选,把握难度、深度,突出一个或两个侧面;对高三而言,不是考试范围的东西不要做这么细;

5.分活动小组讨论问题答案,然后全班检查答案;如果是从其它地方获取的试题,甚至可以更改参考答案;但必须分析说明令人信服的理由。

(三)阅读教学的扩展----“表达(express)”

1.鼓励学生用简略的方式表述自己对文章的见解和领会,而不是复述课文;不要纠正学生的语音、语法错误,哪怕比较严重;

2.在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检查学生对生词的猜测情况,既然是猜,能沾边达意就行,不要对其用法作过多的分析;

2.做大纲所要求掌握语言知识的练习及高考词汇手册上要求的要点;

3.帮助学生分析语篇结构和文体特征,三言两语,只要中的就行,要少而精;

4.语言运用。围绕课文开展各种形式的口笔头交际活动,如复述课文、问题讨论、角色扮演、采访、调查、仿写与课文相关的话题等;也可动笔进行改写、提纲、评述等。

四、阅读教学的法宝“自学(self-studying)”

社会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是“教”不完的。今天的学生,只能靠今后的终生学习才能不落伍。难怪有人说,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独立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阅读理解,费工费时,讲解难度大,处理的不好,不仅枯燥无味,而且出力不讨好。那么,我们怎样培养学生的在阅读方面的自学能力呢?

(一)充分利用选材上的优势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并不是一刀切,而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充分培养个性。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激发每个人的学习热情,是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应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趣味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阶段来培养。例如,初中学生往往满足于歌曲、游戏、表演等引起的表层兴趣;高中生则不然,他们不再满足于表层的认知兴趣,而是渴望获得更高层次的智力兴趣,渴望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来获取知识,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来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和满足感。为此,教师应为他们设计一些交际性比较强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换位、调查、解题、讨论、辩论、采访等。

(二)开发学习潜能

开发学习潜能是各学科统一的教学目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发学习潜能主要指开发学生的智力。智力是能力的一部分。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智力是指适合多种活动要求、为人所共有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开发学习潜能是发展个性的必由之路。首先要培养观察力。其次要培养注意力。再次要培养记忆力。另外还要培养思维想象力。

阅读理解是英语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阅读教学是为完成这一从“知识向能力过渡”进行转化的实战。从宏观上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从战略上看,阅读教学要紧扣整体,化零为整,就大不就小,宜粗不宜细。从实质上看,读得懂,然后才说(输出)得出,阅读理解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总之,笔者认为,中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既是常规教学的组成部分,也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头戏,不抓不行。不但要长抓狠抓,而且要深抓重抓,一抓到底。只有这样,英语教学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外语人才。


动词的非谓语

1.Do you notice the boy __the street now?

A.crossing B.cross c.to cross D.crossed

2.Did you notice the boy __the stree just now?

A.crossing B.cross C.to cross D.cross

3.Have you heard someone__at the door?

A.knock B.knocking C.to knock D.was knocking

4.Do you hear someone__at the door?

A.knock B.to knock C.knocking D.knocked

5.I heard the girl__in her room this time last night.

A.singing B.sing C.to sing D.was singing

6.The lady was watched__her room in silence.

A.to leave B>leave C.left D.had left

7.The government calls on us__our production.

A.to increase B.increase C.increasing D.increased

8.We can depend on the workers__out the plan.

A.carrying B.carry C.to carry D.carried

9.Ahe was said__a fairy one day.

A.to meet B.having met C.to have met D.meeting

10.The cuntry is known__rich in natural resources.

A.being B.to be C.for being D.to being

11.The film is reported__on show at the cinema.

A.being B.to be C.will be D.to being

12.The water isn't fit__.

A.drinking B.drunk C.to drink D.to be drunk

13.The girl is easy__along with.

A.getting B.to get C.got D.to be got

14.I found the German language hard __.

A.to learn B.to be learned C.learning D.learned

15.Mr Smith is the very doctor for you__.

A.to be sent for B.sending for C.sent for D.to send for

16.He will show you the right path__.

A.taking B.taken C.to be taken D.to take

17.Have you got enough room__all of us?

A.seating B.to seat C.seated D.to be seated

18.It is an honour for me__to speak here.

A.to ask B.asking C.being asked D.to have been asked

19.It is possible for the clothes__in a month.

A.to be designed B.to design C.being designing D.designing

20.The children often go to hospital__.

A.to examine B.to get examined C.examined D.examining

21.He was too young__with a family.

A.being burdened B.burdened C.to be burdened D.burdening

22.He is the patient__on tonight.

A.to have operated B.to be operated C.operated D.operating

23."Was the job difficult?" "Not at all.I found__"

A.it very easy for doing B.very easy to do it C.it very easy to do D. itis very easy to do it

24.__get there in time,they ran as fast as they could.

A.So as to B.In order to C.As to D.In order that

25.She made up her mind to work harder__catch up with the others in herclass. A.so as to B.as to C.in order that D.in order not to

26.We started so early as__get there befor noon.

A.in order to B.so as to C.to D.that

27.He shut the window__the cold air might be kept out.

A.so as that B.in order that C.so as to D.that

28.When Paul saw a big truck coming towards him he stopped his car atthe side __.

A.to make it to pass B.to make room for it to pass

C.to let it to pass D.to let it make room to pass

29.Tom__when they spoke ill of him.

A.happened to pass beside B.happened passing by

C.happened to be passing by D.happened to be past

30.The Emperor ordered the wonderful cloth__for him without delay.

A.to weave B.to be weaving C>to be woven D.to have woven

31.__the room temperature,he added some coal into the stove.

A.In order to keep out B.Keep up C.So as to keep up D.To keep up

32.At last they found a house__.

A.leaving his things B.leaving his things in C.to leave his things in

D.to leave his things with

33.He looked around for a girl__.

A.to make a friend B.to make friends C>to make a friend with D. to makefriends with

34."Are you interested in going to university?" "Yes,I__."

A.would like B.would like to C>like very much D.do

35.Mary's parents encouraged me to be a doctor,but I__.

A.didn't B.didn't like C.didn't want D.didn't want to

36.You'd better run faster,or you are going__.

A.to catch up with B.to be caught up with

C.to keep up with D.to be kept up

37.She spoke too quickly__.

A.to understand B.to be understood C.not to understand D. not to beunderstood.

38.I learned a lot__in the countryside.

A.working B.while working C.when worked D.to work

39.It is well known that a tiger looks very__.

A.frightening B.frightened C.being frightened D.to frighten

40.The little boy got too__to move.

A.frightening B>frightened C.frighten D.to be frightened

41.Such a __event took place in this area!

A.surprised B.surprise C.surprising D.being surprising

42.He was much__to see the stranger.

A.surprised B.surprise C.surprising D.very surprising

43.There was an __look on his fave when the actress appeared.

A.excited B.excite C.exciting D.excitedly

44.The news was__to the comrades present here.

A.exciting B.excited C.excitement D.excitedly

45.Our industry is developing at an__speed.

A.astonishment B.astonished C.astonishing D.astonish

46.It's wrong for the__countries to control the world.

A.development B.developing C.developed D.develop

47.China is a __country,but with quite a long history.

A.development B.developing C.developed D.develop

48.__the players began the game.

A.Having taken our seats B>Taking our seats

C.Being taken the seats D.After we took our seats

49.__in the rain,he was wet through.

A.Having caught B.Having been caught C.Catching D.Having been catching

50.A.metal__uranium gives off a kind of rasdiation.

A.calling B.called C.is called D.which is calling.

51.__what you said you should be praised.

A.Judging from B.Judg from C.Being judged D.To judge from

52.Will you please get my bike__to my hotel.

A.send B.sent C.sending D.being sent

53.Although he tried,Bob still couldn't make himself__.

A.hear B.heard C.hearing D.being heard

54.__a seat,she left her things on it.

A.Being found B.Having found C.Found D.To find

55.__her before,he didn't know she was his aunt.

A.Not being seen B.Not having seen C.Having not seen D.Not seeing

56.The building __will be our teaching building.

A.building B.being built C>having built D.to build

57.__many times,but he still couldn't understand it.

A.Having been told B.Though he had been told

C.He had been told D.Having told

58.__into many languages,the novel is well known to all.

A.Being translated B.Having translated C.To be translated

D.Having been translated

59.I won't have you __up and down all day.

A.ran B.running C.run D.to run

60.He had his horse__over the fence.

A.jumping B.to jump C.jump D.jumped

61.The rider had his horse__in the horseracing.

A.killed B.killing C.kill D.to kill

62.__his thick space suit,Leonov stepped outside the bellows into theempty black space.

A.Dressing B.To put on C.Wearing D.Dressed

63.It was getting dark,I found a car__in a pool by the side of the road.

A.stick B.sticking C.stuck D.to be stuck

64.The teacher found nobody but Jack__in the room.

A.sit B.seat C.seating D.seated

65.It''' do harm to you to lie in bed__.

A.reading B.to read C.and reading D.read

66.I have collected the money__.

A.needing B.need C.needed D>to need

67.The glass of water is too hot.I prefer some cold__water.

A.boiling B.boiled C.having boiled D.to boil

68.From his__voive,I have to say that you are really__.

A.disappointed;disappointed B.disappointing;disappointing

C.disappointed;disappointing D.disappointing;disappointed

69.It's a good idea__to the front of the line.

A.to push B.of pushing C.pushed D.to be pushing

70.It's good manners__in public.

A.not shout B.don't to shout C.not to shout D.to not shout

71.That you gave him such a book to read meant__.

A.to waste his time B.wasting his time

C.being wasted his time D.to be wasted his time

72.Would you mind closing the windows so as to __?

A.stop the wind come in B.prevent the wind coming in

C>stop the wind to come in D.keep the wind coming in

73.The little boy entered the classroom without__.

A.noticing B>notice C.being noticed D.noticed

74.Can you imagine__as a nurse?

A.him to work B.he working C>him working D.him work

75.When I saw so many people__in front of me,my heart could not help__.

A.sitting,jumping B.seating,beating C>sit,beaten D.seated,beating

76.Mr Johnson had meant__here the next day,but he changed his mind.

A.leaving B.to leave C.having left D.being left

77.__ill worried my parents greatly.

A.I falling B.My falling C.Me falling D.I fell

78.He didn't like__like that.

A.to laugh at B.having laughed at C.laughing at D.being laughed at

79.The wounded soldier escaped__in the fighting.

A.killing B.being killed C.to be killed D.having killed

80.My friend kept on__me cigarettes and tea.

A.offering B.to offer C.being offered D.having offered.

81.We delayed __the sports meet for two weeks.

A.to hold B.to be held C>holding D.being held

82.He had no difficulty__the problem.

A.to work out B.to have worked out C>having worked out D.working out

83.The form needs__in ink.

A.filling in B.to fill in C>being filled in D.to be filled

84.Does your shirt require__,sir?

A.being pressed B>to press C.to be pressed D.to be pressing

85.Stop__ a fool of yourself by__such a thing.

A.to make,doing B.making,doing C>making,to do D.to make,to do

86.I'll never forget__my brother in Paris last year.

A.to see B>to have seen C.seeing D.having been seen

87.I'm considering__your offer.

A.to accept B.accepting C.being accepted D.to have accepted

88.Columbus was considered__the great land of America.

A.to discover B.to have discovered C.discovering D.having discovered

89.The Arctic is considered__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Atlantic.

A.being B.to be C.to have been D.having been

90.To answer correctl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__.

A.finish quickly B.to finish quickly C. finishing quickly D. that youfinish quickly

91.It is no good__.You should__.

A.to smoke;give B.smoking;give it up C.smoking;give up it D. to smoke;give up it

92.It is no use__a lot without doing anything.

A.to talk B.to have said C.talking D.being spoken

93.The report was so__that they were all__.

A.inspiring;exciting B.inspired;excited

C.inspiring;excited D.inspired;exciting

94.Travelling is__,but we usually feel__when we are back home fromtravel. A.interesting,tired B.interested,tiring

C.interesting,tiring D.interested,tired

95.It__forty-five minutes__there by bus.

A.cost,to go B.takes,getting C.takes,to get D.takes,to get to

96.You'd better__her the bad news now.

A.not to tell B.won't tell C.not tell D.don't tell

97.Our teacher suggested__a discussion of the subject.

A.making B.having C.to have D.should have

98.My brother regretted__the lecture given by Mr Li.

A.missing B.to miss C>missed D.being missed

99.Will you permit me__to the cinema?

A.go B.to go C.going D.to have gone

100.There seemed nothing else to do but__a doctor.

A.to send for B.send for C.call for D.to call on

101.You didn't need__him the news.

A.telling B.to tell C.tell D.being told

102.The sentence wants__once more.

A.to explain B.being explained C.expaining D.explained

103.Though it sounds a bit too dear,it is well worth__.

A.being bought B.bought C.buying D.to be bought

104.Before liberation he had no chance__.

A.toing to school B>to go to the school C.to go to school D.of going toschool.

105.__materials can be made use of again.

A.Wasting B.Wasted C.Wastes D.To waste

106.The bridge__next year will be very long.

A.being built B.to be built C.built D.building

107.This is an important matter.I need at least one or two days__.

A.of thinking over it B.to think over it

C.of thinking it over D.to think it over

108.He loves parties.He is always the first__and the last__.

A.coming,leaving B.to come,to leave C. comes, leaves D. of coming, ofleaving.

109."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school?""It is a very good__"

A.school to study B.school to study in C.school for children to study D.studying school

110.This book can be used in__countries.

A.English-speaking B.English-spoken C.speaking-English D.spoke-English

111.When she returned home,she found the window open and something___.

A.to steal B.to be stolen C.missed D.stolen

112.She was glad to see her child__.

A.take care of B.taken care of C.taken care D.taking care of

113.Before he came to London,he had never heard a single English word__

A.speak B.to be spoken C>spoken D.speaking

114.Will you__me__out this problem myself?

A.permit,working B.let,work C.allow,work D.forbid,to work

115.My teacher was made__his teaching because of poor health.

A.give up B.given up C.to give up D.giving up

116.I held the bird in my hand and could feel its heart__.

A.jumping B.beating C.jumped D.knocking

117.__the example,the teacher showed it around the classroom.

A.To see B.For more students to see C.More students to see D.Seen

118.She is writing a letter to a friend of hers, __him to attend theparty.

A.invited B.to invite C.inviting D>having invited

119.__tormorrow's lessons,I have no time to go out with you.

A.Not preparing B.Not having prepared C.Not being prepared D. Not toprepare

120.___,I don't like her idea.

A.Telling the truth B.Being told the truth C.Tell the truth D. To tellthe truth

121.The doctor was careful__the patient the truth.

A.not telling B.to not tell C.not to tell D.not having told

122.He spoke so loudly__more clearly.

A.as to hear B.as to be heard C.in order to be heard D.to be heard

123.He read a magazine__for the bus.

A.to wait B.to be waiting C.waiting D.waited

124.He doesn't like__in public.

A.praised B.to praise C.to be praised D.praising

125.I apologize for__my promise.

A.having not kept B.not to keep C.being kept D.not having kept

126.This is the problem__at the next meeting.

A.to dicussing B.to be discussed C.discussed D.being discussed

127.This is the problem__at the meeting now.

A.discussing B.to be discussed C.being discussed D.discussed

128.He asked who was the man__on.

A>being operated B.to operate C.operating D.to be operating

129.Mr Crossett seemed __the visitor somewhere.

A.to meet B.to be meeting C.to have met D.meeting

130.The little boy insisted on__with a cake.

A.serve B.serving C.to be served D.being served

131.He is said__to London already.

A.being sent B.to have been sent C.to be sending D.having sent

132.__a reply,he decided to write a letter to her again.

A.Having not received B. Not received C. Not having received D. Notreceiving.

133.__his homework,he went out for play.

A>He had done B>He has done C.Done D.Having done

134.__from the top of the hill,the lake is just like a mirror.

A.Sweeing B.To see C.Seen D.Having seen

135.I happened__the article when he asked me about it.

A.reading B.to be read C.to have read D.having read

136.It's interesting to watch so many boats__up and down the river inthe morning. A.to come B.having come C.coming D.come

137.The pen__on the table belongs to me.

A.lying B.lay C.lain D.which it is

138.He objected to__like a child.

A.be treated B.have been treated C.being treated D.treating

139.___for many years,no one could recognize him.

A.Put in prison B.The man putting in prison

C.The man having been put in prison D.The man being put in prison

140.__,Mary had to ask for leave to tend her.

A.Being ill B.Her mother being ill C.Her mother to be ill D. Her motherwas 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