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锡山维则堂袁氏

据民国十三年《锡山袁氏宗谱》记载,“维则堂”袁氏始迁祖(一世祖)袁清,字以澄,号静修,世居汝宁,为唐剑南东、西川节度使袁滋裔孙,幼失怙恃,自强力学。宋太平兴国年间负笈来游吴越,道经梁溪,流连览胜,故居锡山开基立业。配赵氏,生一子:绎。二世祖袁绎,字子安,号元焴,生四子:思政、思與、思培、思继,俱登进士第。思政,讳默,号志乔,登宋嘉祐八年(1063)癸卯科许将榜进士,初授京兆府教授,迁司农簿,又迁光禄丞太学博士,转朝散郎,湖北转运使。思與,讳點,号怀溪,登元丰八年(1085)乙丑科焦蹈榜进士,累官朝奉郎,通判杭州,知淮扬军。思培,讳植,又字材老,号材世,生于元丰七年,年十六岁列俊秀,崇宁三年登癸未科霍端友榜进士,宣和五年甲辰科复中词学兼茂科,擢监察御史。金人入寇,陈边防十三事以诛佞人,为先不纳,引疾休。至建炎召为左司谏,直言忤臣,黜守岳阳,会虏骑大入,叛臣李允文据昴拥众怙乱,公条奏其状,遂遇害。允文诛,追赠龙图阁学士,并建祠于岳州。清康熙二十七年三月初八入“忠贤祠”,五月初一入邑祠,五月十五入府祠。乾隆九年甲子岁,二十五世裔孙圣与(号容斋)偕族等建祠惠麓,兴梓宗谱,捐输祭田,详请给帑,春秋致祭。思继,讳正功,号心石,登大观三年己丑科贾安宅榜进士,建炎四年庚戌复中词学兼茂科,官朝奉郎,世受国恩,本怀报效,季兄被害,念慈亲在堂,乞归终养,绕膝娱亲,课子诵读,以乐天真。著《辩贤集》传世,自号“心石”以明志。自此,三世而分为四大支派,子孙蕃衍,科名鼎盛,族人分居无锡、常熟、宜兴、江阴、姑苏、金坛等地。

主要支系:璜琪塘支、高桥支、后溪支、北里支、江尖支、下旺支、伯渎桥纱巷支、七尺渡支、北里大桥南支、南门张步桥支、九里泾支、九里泾分虹桥头支、旱桥衖支、南里二房支、南里三房支、北庄支、社夅支、徐祥巷支、北西漳夏巷支、梅泾支、青暘柏树头支、玉祁支、北七房东袁巷支、北七房袁巷支、四河口支、富安徐舍支、观庄西村头支、前旺支、潘墅支、新塘里东庄桥支、壤里支、北望亭萧家巷支、杨桥袁福湾支、小溪桥支、开化油车头支、下甸桥西陈巷支、下甸桥陆巷支、开化方泉北龚支、啸傲泾西舍里支、扬名乡王氏坊丁巷支、青祁支、袁童桥支、新安太平桥支、俞家湾支、堠山小陈巷支、安镇东盛巷支、常熟梅李支、阳湖曹家桥支、梅村袁埠桥支、翁家巷支、石塘支、宜兴尚堡村支、宜兴蔴地支、宜兴后洪支、宜兴杨铁巷支、西门棉花巷支、江溪桥袁湾里支、虹桥湾支、张泾桥花园衖支、西水关支、苏州太平桥支等一百二十余支。

修谱建祠:明万历、崇祯及清康熙55年均编有谱稿,但未刊印成册。清乾隆9年肇建宗祠,乾隆11年续修宗谱,乾隆56年重修祠谱,嘉庆16年续修祠谱,道光27年续修宗谱,同治13年再续宗谱,光绪2年续谱未成,民国13年续修宗谱并重修宗祠。

宗祠董事会记

刚者,得纯阳之气;柔者,得纯阴之气。天之生才之赋畀,不能均完全无缺也久矣。刚而无柔,则折;柔而无刚,则弱。惟刚以济柔,柔以济刚,庶宽猛适宜,而操纵有法,凡事乃可底于成。如吾宗祠之创设董事会,亦此物此志也。何言之?

锡山袁氏,自宋始祖静修公酷爱吾邑湖山之胜,遂迁居斯土。三传至龙图公昆弟四人成进士而王谢望族,于以大著乡里,况龙图公又忠君报国,功垂竹帛,凡入祀名宦祠、入祀忠良祠,史不绝书。今虽代远年湮,而龙图公之遗像犹得入祀乡贤祠,介乎三十六祠之间,春秋祀报,并分其爼豆,馨香奕然。覩常新之庙貌,虽曰贤子孙时加修葺之功,亦未始非祖功宗德之天高地厚,有以食报于无穷也。

慨自清政不纲,洪、杨政变后,祠宇几遭蹂躏,幸贤裔大钟、维燮等捐资修理,仍复旧观。今荏苒五十载,山门渐就倾圮,墙壁日即剥落,区区数十亩祭田之子金虽稍可资挹注,而管理乏人,储蓄无资,量入为出,仅足供春礿秋尝之用。某也点金乏术,果何恃而辉我墙屋?果何恃而修我家乘?然精卫衔石之志,垂暮不衰也!爰不揣绵薄,结合族中之有学识、有财力、有胆略之伯叔兄弟子侄,创设董事会,广思集益,冀收众擎易举之效。遂公推纱巷支士修为临时董事,江尖支凤起副之,此民国九年庚申冬初事也。至来岁九月朔,各支代表咸集开会于惠麓宗祠,散票选举结果:北里支秋暐当选为总董,所以总其成也;凤起、鹏起、丽庭及庆昇当选为董事,所以分部治事也;推举名誉董事十人,所以合群策群力、拾遗补缺也。厘订暂行简章十二条,所以树干事之标准也。秋暐先生又豪于财、激于义,独立捐资八百金为修祠费,以为之倡。由是,人才济济,筹款有方。凡修祠也,修谱也,採访也,著述也,撰状稿也,作传记也,皆俯拾即是,取精用宏。迨状纸呈县署,蒙邑长批准,颇加奖许。至是,而吾宗祠董事会始正式成立,得收圆满之结果矣。

呜呼!显祖扬名,吾族不乏英才,后有圣子神孙作继斯会而扩大之、悠久之,则修祠辑谱,行见建筑辉煌,著述鸿富。后之视今当远胜今之视昔,是则区区之心,所馨香祷祝抱无限之厚望者也。

民国十三年春仲之吉

三十二世裔庆昇 谨志